5月31日,江西宜春三中高三學生柳艷兵在公交車上遇見一歹徒持刀行凶,將5名乘客砍傷。柳艷兵身負重傷,但他奮不顧身與歹徒搏鬥,將歹徒按倒並將凶器奪下。目前他仍在住院,不過他卻並未準備放棄今年高考。柳艷兵品學兼優,網友都很惋惜,紛紛呼籲:好人好報,請保送宜春奪刀男孩!(6月6日《江西日報》)
  如何對待未成年人(或者中小學生)見義勇為,一直以來討論者多。贊成者從社會公共道德培養來說,反對者從對未成年人的保護來講。不過近年來,比較一致的看法是,見義勇為更應當“見義智為”,首先要保護自己的安全。
  然而更多的情況是,每個人心中的那麼一小會猶豫,卻造成了慘痛的後果。5月28日,山東招遠麥當勞內發生一起慘絕人寰的惡性事件,一名年紀20多歲的女子被六個凶徒活活打死,兩分多鐘內,沒有一人真正施與援手。雖然事後有人認為,圍觀眾人被凶徒嚇倒,不過再多的解釋也無法掩飾它的蒼白,在暴戾面前,他們的猶豫成了暴徒的幫凶。
  我們的確不鼓勵未成年人不顧自己安危的見義勇為,未成年人不應成見義勇為的主體,但應是見義勇為精神的繼承發揚者,危難之際,最好的選擇當然是報警,讓警察來處置,能避免加重傷害。有網友舉例說,前些年,幾個高中生與一個挾持女生的歹徒搏鬥,結果兩死一傷。然而,警察出警必然會有時間差,在某些時刻,比如山東招遠事件、此次宜春客車暴徒砍人事件中,分秒間,就是一個生命。試想,柳艷兵當時乘坐的汽車上有35名乘客,如果沒有人挺身而出,後果又將是怎樣?
  但是,如果有未成年人(或者中學生)見義勇為,我們又該如何對待呢?對媒體來說,這也許是一件兩難的事情,一方面要宣揚這種社會的正能量,另一方面又要防止過度的宣揚,造成未成年人對見義勇為的誤解。報與不報,似乎成了一個問題。
  迴首近年來的社會事件,我們可以看出,每一次的道德誤判都會對社會造成致命性的傷害。2006年的“南京彭宇案”,讓公眾對扶不扶產生了懷疑,雖然“佛山小悅悅事件”後,又經歷了“扶不扶”的舉國大討論,媒體和公知一致在網上發聲,對於倒地的弱者,必須扶;然而道德的裂痕卻至今未愈。
  對於柳艷兵是否要保送,其實不同的角度肯定會有不同的結論,最近也有某些省市高考品德加分,見義勇為成為一個加分項。然而在筆者看來,對待見義勇為,應該重賞,賞到所有人看著眼紅。也許有人認為利益驅動的道德太功利,但是卻比高喊主義有效多了。柳艷兵能否保送當然要按照規章制度來,符合規定,不要讓公眾寒心;不符合規定,也要有一個解釋。不過,最重要的,是讓柳艷兵們的後繼者,不要在面對歹徒時孤軍奮戰。
  文/梁雲風  (原標題:勿讓匡扶正義者孤軍奮戰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qi63qifsz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