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棵“超級銀杏”,出廠價幾千元,落地價卻達5萬元,巨額差價去哪了?動輒花上千萬找知名公司進行綠化設計,其實就是幾個剛畢業的學生參照以往案例稍加改動,巨額設計費背後有哪些貓膩?記者調查發現,在一些地方頻現綠化奢侈浪費的背後,掩藏“黑色內幕”。(8月20日《京華時報》)
  如果沒有監管,再好的政策規定落到實處時都也可能會走偏,再正規的行業都可能存在不正規的行為。公權力也一樣,如果沒有監管,權力也可能會成為官員手中謀取私利的工具,成為損害民眾切身利益的“利劍”。特別是在市場經濟社會這個大環境下,一旦監管機制不夠完善,當權力面對巨大利益誘惑時,就會不可避免地滋生出腐敗。
  正如此次新聞揭秘政府綠化腐敗事件一樣:一棵“超級銀杏”,出廠價幾千元,落地價卻達5萬元,巨額差價去哪了?動輒花上千萬找知名公司進行綠化設計,其實就是幾個剛畢業的學生參照以往案例稍加改動,其設計成本也不過幾十萬元,那麼,這巨額設計費背後有哪些貓膩?這綠化奢侈浪費的背後掩藏的“黑色內幕”又是誰造成的呢?
  很顯然,這些疑問的矛頭是指向政府相關部門的監管乏力。正所謂“監管不力容易滋生腐敗”。而大量實事也不斷證明,特別是在近年來官員貪污腐敗發生的“重災區”中,不論是在土地能源領域,還是在科研教育領域,更或是在建築領域,其存在的貪污腐敗問題,除了其本人黨性的腐化墮落外,其實質上都是監管機制的疲乏,更確切地說,應該是監管部門工作的嚴重不力或懶政失責。
  事實上,此次揭秘的政府綠化腐敗也如近年來腐敗發生的“重災區”中一樣,也是監管的嚴重不力所造成了。儘管園林綠化方面有其特殊性,給監管帶來很多“技術上”的難題。但再高明的貪污腐敗總會留下破綻。而一些連外行都能看出來的問題,相關部門卻是“視而不見”。正如新聞報道的“23米內27棵樹‘擠成一坨’”,由此可見,政府綠化腐敗實為監管在“乘涼”。
  因此,對城市園林綠化的監管,相關部門不僅要主動作為,對城市園林綠化項目的監管,堅決做到從預算開始到項目招標直到實施完成,並將各項應該公開的信息及時公開,接受社會公眾的監督;還要建立完善相關的監管工作機制,不斷強化人民監督權力的舉措,暢通民眾監督舉報的渠道,並對發現的問題,堅決做到發現一起,查處一起,絕不姑息護短。如此,才能更加有效避免綠化腐敗。
  文/唐亦瑭  (原標題:政府綠化腐敗實為監管在“乘涼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qi63qifsz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