港珠澳大橋珠海連接線拱北隧道曲線管幕頂管機尾部結構。
  港珠澳大橋珠海連接線拱北隧道
  本報珠海訊 (記者陳治家、陳正新 通訊員伍振攝影報道)昨日,珠海拱北口岸下,被譽為“地質博物館”和“隧道施工技術博物館”的世界最長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珠海連接線拱北隧道暗挖段,應用了國際領先、國內首創的大直徑、長距離“曲線管幕+凍結法”施工技術,兩台頂管機並駕齊驅頂進,精度偏差僅5毫米,標志著該技術又取得重大突破。
  記者從工程施工方瞭解到,拱北隧道地質條件差,外部干擾大,施工風險高,地下地質複雜多變。工程運用的“曲線管幕+凍結法”施工技術、長距離大直徑曲線管幕頂進技術、臨海鹽水環境下長距離分段分區精準控制凍結技術在國內尚無先例,世界罕見。其中管幕工程是在拱北口岸下一條30多米的狹長地帶穿過,兩側都是樁基管線,施工像穿越“迷宮”。頂管精確度要求控制在±50毫米範圍內,不亞於給繡花針穿線,幾乎“零誤差”,345平方米的斷面上共36根、直徑1.62米、長度255米的鋼管組成的管幕群,是目前國內地質情況最複雜、管幕根數國內最多、世界最長、斷面最大的曲線管幕群。
  施工項目部不斷改進施工方案,採用東、西工作井為“曲線管幕+凍結法”支點。為提高頂進精度,還採取由下向上一次頂進的施工順序,解決了群管頂進反覆擾動地層的施工難題,接收偏差僅5毫米,目前已完成9根管幕。
  為加快施工進度,9月5日,在既堅固又靈活的平臺上,兩台頂管機並駕齊驅,標志著該技術又獲新突破。
  (原標題:施工技術取得突破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qi63qifsz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